时光无声,奋斗有痕。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烟台发展改革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共融合双提升,以事争一流的攻坚姿态、精准有效的务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进一步擦亮了“发改铁军”品牌,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战绩突出,多项工作领跑全省全国
地区生产总值半年增长4.5%、三季度增长5%,增速均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增速将继续领跑全省;
49个项目纳入2022年省重大项目名单,30个项目入选2022年第一批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占全省六分之一,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186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数量全省第二,总投资64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0.7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392个项目入选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占全省十分之一,项目总投资全省第一、占全省六分之一,年度计划投资全省第一、占全省八分之一;
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5个,总量全省第一;
全省绿色发展综合评价荣获一等名次;
发出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
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是本批次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也是全国两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探索智能低碳城市建设,系统谋划低碳城市管理思路,形成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建设方案;
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修复联动机制,261个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居第6,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从市发展改革委交出的2022年答卷中可以发现,烟台凭一个地级市之力创出的多项战绩,领跑全省乃至全国。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项项骄人的成绩,烟台的城市发展从全面蓄势向全面起势,有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也更多了几份骄傲和期许。

回眸展望风正劲,发改铁军有力量!这力量,源自为烟台荣誉而战的使命。
发展改革委是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部门,发改的工作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的工作标准;发改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的发展成效。
为烟台荣誉而战,“发改铁军”高标准锚定5大坐标——全国坐标,在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走在前;全省坐标,作为“三核”城市之一,唯旗是夺、集中攻坚;兄弟城市坐标,省直定性考核必争优秀,定量考核必保优势;市直部门坐标,全力争十佳;单项坐标,政策、项目、资金争取绝不落后,重要考核指标必争先。
为烟台荣誉而战,“发改铁军”成立10大攻坚突破团队,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你争我赶、相互比拼、战果不断。
——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取得新突破。325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年内投资突破2000亿元。推动万华乙烯二期、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获批开建,海阳核电二期获国家核准启动建设。争取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新能源项目和丁字湾双碳智谷“绿电”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21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将在能耗、用地、用海、环保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
——资金争取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争取283个政府专项债项目通过审核,资金需求1595.1亿元,数量、数额均居全省前列,171个项目发行额度277.7亿元,再创新高。争取86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通过审核,资金需求206.5亿元,12个项目实现56.6亿元资金投放,项目过审数量和资金投放体量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山东海阳核电项目3、4号机组工程安排基金25.75亿元,为全国单笔金额最大的农发基金项目。
争取农业、水利、渔业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2.97亿元,13个水利项目获省财政专项资金4.2亿元,老岚水库工程等项目获省专项资金12.38亿元。争取15个全市城建项目获得2.5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项目13个,累计争得资金2.02亿元,资金支付率100%。

重任千钧再奋蹄,发改铁军有力量!这力量,源自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勇往无前的执行力。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何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在复杂严峻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考验?因为市发展改革委坚定清晰的目标:以党建引领,把忠诚举过头顶、把使命牢记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挺在前面,打造一支具有大开大合思维、文武兼备素质、超脱自我境界的发改铁军,在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中锻造党员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发改是经济宏观调控部门,我们的队伍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政策、重实务,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以‘无我’之精神执行好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曾对媒体如是说。
围绕党的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建立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等全年工作“一张图”,持续推进“书记谈话、主任问计”“主任进科室”两项制度,结合主任办公(扩大)会议组织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三个一”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发改大讲堂”“每周夜校”业务培训,创新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模范机关活动,推动发展改革系统党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同时,实行重大工作“揭榜挂帅”“亮点引航工程”,出台《“争分榜”评分办法暨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制作“争分榜”“发改榜样”公示栏,加强干部执行力提升,激发了整个团队的活力,机关建设成效显著。
——市发展改革委在全市首次模范机关标兵单位和先进单位评选中被市委办通报表彰为“市直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标兵单位”,委机关和4个直属事业单位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机关党委连续两年获评“市直机关五星级党组织”,所属5个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五星级基层党支部”,委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获评“双报到”市级优秀服务团队。先后10余人获评国家、省、市级先进个人,1人荣获“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3人被市委表彰为“烟台市干部执行力先锋标兵”,3人被评为市直机关“身边榜样”,15人被评为“发改榜样”。
执行力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试金石”。团队执行力的提升,体现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区市、服务民生的实实在在行动上。烟台“发改铁军”以攻坚克难、屡创佳绩的骄人战绩,生动地诠释了执行力的千钧之力。
——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3个产业集群、5家企业分别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和领军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3个和21个,数量全省第三。牵头负责的清洁能源、海洋工程、现代物流三条产业链持续壮大,国电投核能总部、中电建二级子公司相继落户烟台,“3+24”物流产业园加快布局开建。
——新赛道上迈出新步伐。双碳领域优势进一步巩固,海洋强市建设蹄疾步稳,推动低碳清洁供暖,搭建能碳在线服务平台,加快“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00万千瓦、占比52.5%;出台勇当海洋强国先锋建设现代海洋强市、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意见方案,并抓好落实。
——支持县域发展中展现新作为。研究制定支持莱州崛起、加快莱阳突破、支持长岛发展等政策措施;黄渤海新区在4个省级新区中最先挂牌、走在前列;“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成为全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跨地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荣获省级全市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新入选第二批省“双创”示范基地4个、数量全省第二;新入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等14家省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全省第三;推荐12家企业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率100%,全省第一。
——支撑保障作用全方位发挥。能源领域,谋划重点能源项目56个,总投资6997.5亿元,建成后,全市的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将得到全面保障,带动氢能、冷能利用、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粮食领域,推动粮食安全工作职责和2022年度粮食安全重点工作“三张清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扛牢了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油气管道安全领域,进一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实现了“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转变。隐患整治方式实现由“改眼前”向“长久安”的转变。价格领域,顶住成本上涨压力,指导经营单位保持水气暖等公用事业价格基本稳定。加大对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力度,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纳入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阶段性降低启动条件,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补贴662.24万元,惠及群众22.97万人次。
奋斗创造奇迹,奋斗创造未来。告别渐行渐远的2022年,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烟台发改委已经锚定推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目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攻坚姿态,以充满战斗力的“发改铁军”之姿,助力烟台奔赴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烟台更美好!
(贾楚航 李刚)